地址:高雄市前鎮區新光路61號
(捷運三多商圈站二號出口,步行約10分鐘)
營運時間:10:00~22:00(週一及投票日休館)
這棟建築是由劉培森建築師及日本伊東豊雄的團隊合作設計
採用懸吊式工法,鋼柱支撐打好之後
從最頂樓開始由上而下施工
懸吊式工法將傳統的柱子隱藏起來
加上採用大量玻璃帷幕
整個空間看起來變得很大
9月份圖書館施工團隊釋出的3D動畫
就可以看到結構、以及內部設計
相信大家看到新聞也知道這個圖書館所有的書
是由許多高雄市民捐款募集而來
這份團結的力量讓人感動
也因此為了感謝各界的協助
在三樓的感恩樹
寫下了每位捐款企業主、民眾的名字
系統測試:11/13開始開放民眾參觀、館內閱覽
服務啟動:11/18開始開放借書(國際繪本中心及網路借書今年都不會開放)
正式營運:104/1/1 則全面開放館內及網路借書
一樓目前是餐廳以及停車場
主入口是在三樓
B1則是國際繪本中心以及小劇場
B1 國際繪本中心以及小劇場
小劇場目前的節目是"高雄朗讀偶戲節"
每天16:00以及19:30都有一個場次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國際繪本中心可以說是整個圖書館裡面我最喜歡的地方
空間設計非常適合親子共讀
而且裡面有各國的繪本、立體書
這些原文書都很珍貴但是也很脆弱
不只是小朋友,連大人都很喜歡這些繪本
希望各位讀者以及爸爸媽媽帶小朋友來這邊的時候
都可以愛惜這些書
大家都有公德心
這些書才能夠保存很久很久
103年年底之前國際繪本中心裡面的書都暫不外借
104年的元旦才開放哦
所以想看這些書就親自過來一趟吧
好多好多立體書
立體書都很精緻
剛好是聖誕節的主題
這兩本剛好是"地上的100層樓"以及"地下的100層樓"
另外我還有看到有日本江戶時代的街道
沙灘迷宮.....等等很大本的遊戲書
小朋友來這裡可以看書看一整天
很舒服的閱讀空間
裡面兩棵大樹都也吊著立體書哦
3F 大廳 (服務台、感恩樹、館史區、新書展示)
從一樓手扶梯直達的三樓才是真正的入口
服務台下面全部都是用書堆的裝飾,好好看
然後服務台現在也有販賣紀念品
很有質感
以圖書館意像設計的三層玻璃杯 NT599元(到年底試營運期間499元)
圖書館縮小一千倍的三視圖書籤NT399元(到年底試營運期間買四送一)
兩樣合購是799元
(實品)
服務台前面這個很像書店的地方
是新書專區
每本新書最少都會放五本以上
包括原文書
而這個在服務台後方的小看台
如果你剛剛有看3D影片的話就知道
這裡可以直接觀賞一樓的表演
就像在看演唱會一樣
三樓還有這麼一個地方
就是寫上所有捐款人名字的感恩樹
很多高雄民眾
為了讓高雄有好的讀書環境慷慨解囊
讓人再次為高雄人的團結而感動
(圖片取自高雄圖書總館官網)
4F 英士館
(多媒體服務台、多媒體資訊區、視聽資料區、高雄書、無線上網區、公共藝術)
這層樓的書籍大多是跟高雄有關的書
高雄的歷史沿革,全部都整理到這裡
然後,既然跟高雄有關係...登登登,看到花媽的書耶
封面是花媽年輕時候的照片
大家來的話可以來找找看
就是放在這個書櫃
高雄書的另一邊,擺了很多DVD
除了有戲劇也有動畫的
其中居然有海賊王DVD啊啊啊啊啊
海賊王DVD是擺在這一櫃
視聽資料旁邊這一整區實在太不像話了
好大的電視、好大的沙發
在這邊看影片超享受的啊
最後這邊引起大家好奇的地方
是陳龍斌先生的作品"文化積澱"
許多書組成的書牆前的兩位
是代表東西方文化的兩種典型
面朝外的是西方的達文西
面朝內的是東方的達摩禪師
創作理念是
"人類史上最重要的哲學思想家是大家都知道他們的名字
但一般民眾說不出來他們寫過什麼書,說過什麼話
但他們的思想言行已經內化到社會每一個人的常識之中
兩個半圓書牆各放置"達摩"沈思,及文藝復興代表人物"達文西"
各代表東西兩種文化典型,也代表閱讀的兩種典型
在過度專業化的時代,百科全書型的"達文西再度成為偶像
在資訊書籍過多的時代,"達摩"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是知識內化後的智慧 "
(引用自高雄圖書總館官網公共藝術)
將書本摧毀後創作出的雕塑
重要的不是書本的形體
而是書內容的本質
把書都讀透了,有沒有書本的形體
都不重要了
作者陳龍斌先生的簡介
5F 王禮館
這層樓就真的都是書籍了
圖書館有一個很大的特色
就是在每個書櫃都設計了一兩個展示的地方
很喜歡這樣的設計
這邊是3-5樓樓梯的最高點
由上往下看蠻漂亮的
雖然只有三層樓啦
但是我還是覺得應該要用安全網比較好
然後這邊有獨立一間閱讀室
如果怕吵的話可以來這邊看書
樓梯的間接照明很漂亮
6F、7F 連天井、館中樹
六樓是天井的第一層樓
這邊的樹第一眼還沒認出來
之前只看照片看樹型
還以為是落羽松
親眼看到之後發現葉子像竹葉
卻一時想不起來樹種
直到回到家才突然想起這麼像竹葉
不就是竹柏嗎?
電梯外面都設計感十足
這個兼具美觀又有內涵的圖書館
也是暨高雄展覽館之後
高雄亞洲新灣區計畫中第二樣完成的地標
除了開心之餘
也希望大家共同來愛惜這個集結高雄人的愛的地方